1.“中苏有色金属公司矿山技术学校”(简称“矿校”(1953年1月—1954年12月)。
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53年1月成立的中苏有色金属公司矿山技术学校金属科地质教学组,开设“金属矿产普查与勘探”。
2.“重工业部乌鲁木齐矿业学校”(1955年月1月1日—1956年7月)。
1955年1月学校更名重工业部乌鲁木齐矿业学校后,同年10月将原隶属金属科地质教学组调整为地质科开设“金属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
3.冶金工业部乌鲁木齐矿业学校(1956年9月—1958年7月)。
1956年,学校更名为“冶金工业部乌鲁木齐矿业学校”。
4.新疆矿冶学院(1958年7月—1966年5月)。1958年7月学校更名为“新疆矿冶学院”。
1960年9月在原地质科 “金属矿产地质勘探”专业的基础上成立地质系,开设“金属矿产普查与勘探”四年制本科专业。(同年成立采-选-冶系,设有采矿、选矿、冶炼三个专业,4年制本科)。采-选-冶系的采矿专业和地质系合并组建成矿山系,下设矿产普查与勘探、金属矿产地下开采2个本科专业。同时地质系和有色局的勘探公司704队共同组建了“707地质队”,走向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道路。
1961年10月,采-选-冶系的选矿专业和冶炼专业撤销。采-选-冶系的采矿专业和地质系合并组建成矿山系,下设矿产普查与勘探、金属矿产地下开采2个本科专业。
5.新疆工学院(1966年4月—2000年12月29日)。
1966年更名为“新疆工学院”。1981年金属矿产地下开采专业撤消,矿山系改名为地质系。地质系设矿产普查与勘探本科专业。
1978年,新疆工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成为全疆国家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点。
1990年8月地质系新开设采矿工程专业(大专班,有色金属方向,招收90和93两届)。1993年8月地质系新开设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大专班,招收93和94,两届)。1995年8月地质系新开设矿产资源与矿政管理专业(大专班,招收95届)。1996年8月地质系新开设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大专班,水文地质工程方向,招收96和98两届)。
随着改革开放和新疆对人才的需求,1998年经自治区教委批准,原地质系改为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下设3个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与技术(矿产普查与勘探),资源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与地质工程)及环境地质工程与技术。
6.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00年12月29日-2008年1月)。
2000年12月30日原新疆工学院和原新疆大学合并成立了新的新疆大学。在原新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和原新疆大学地理系、生态研究所等三个单位基础上,2001年9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下设“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生态学”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7个专业。
7.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2008年1月-2012年5月)。
2008年1月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地矿类专业从“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分离,成立了“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同年“采矿工程”专业恢复招生,2008年“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的“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和“采矿工程”3个本科专业均获批为自治区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专业。
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矿产普查与勘探为主的教学和科研学术机构。设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采矿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已具有从学士、硕士等较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
8.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2012年5月至今)。
2012年5月更名为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学院设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采矿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2016年,“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撤销,2016年9月“地质工程”专业开始招生。